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创新开展校企党支部联建,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生态圈”,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忠诚度和契约精神。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是一项系统工程,旨在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高尚品德、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强健体魄和审美情趣的新时代人才。这一机制的核心在于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学生不仅在知识技能上得到提升,更在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及社会责任感上实现质的飞跃。
首先,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意味着教育体系需覆盖学生成长的各个方面。德育方面,通过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智育方面,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基础学科与前沿科技的融合教学;体育方面,重视体育精神培养,增强学生体质;美育方面,提升艺术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创新能力;劳动教育方面,则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劳动价值,培养勤劳品质。
坚持不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要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等多种渠道,深入阐释和传播党的创新理论,引导学生深刻理解其时代意义和实践要求,将理想信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是实现立德树人的关键路径。要在各类课程中深入挖掘思政元素,使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使之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宣传,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同时,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激励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劳动观。
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是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需要的必然要求。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效衔接。同时,创新开展校企党支部联建活动,加强校企双方在党建、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生态圈”,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提升学生的职业认同感、职业忠诚度和契约精神是立德树人的重要目标。要通过职业规划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增强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职业生活,培养职业忠诚度和契约精神;通过榜样示范、典型引领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奠定坚实基础。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为目标。首先,要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这包括将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并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领域。
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关键。通过优秀思政课示范巡讲、思政课建设优秀成果巡礼等措施,全力办好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发力。同时,要深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强调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落实党委书记和校长的责任,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
此外,要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学中。可以通过开展“劳动创造幸福”为主题的宣传教育、“劳模工匠进校园”等活动,把工匠精神融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培养全过程。例如,在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举办的活动中,通过邀请企业领导和行业专家来校授课,常态化对“未来员工”进行教育,形成强大的校企协同育人力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同感、忠诚度和契约精神,可以创新校企党支部联建,打造校企协同育人的“生态圈”,通过备课联合、课程联建、师资联培等方式,构建整体联动、共建共进的育人生态。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还能增强他们对职业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总之,完善立德树人机制需要系统地推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全面发展,并通过多种方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融入到教育全过程,从而培养出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