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 服务地方 打造强劲引擎
地方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产业转型,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对于提高教育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促进行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岳阳市是湖南省万亿现代石化产业核心基地,石化产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化工人才。作为岳阳市目前仅有的一所本科高校,湖南理工学院坚持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湖南理工学院化学化工学院长期以来坚持“将学科、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发展思路,所设学科、专业与地方优势产业发展契合,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秉承“开拓创新、协同育人”的办学理念,深化产教融合,着力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和工程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专业人才,服务现代石化产业链延伸,推进转型升级,促进绿色发展。
优化专业结构 对接产业需求
学院基于对产业趋势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才培养方向的精准把握,紧密围绕湖南省“4×4”现代化产业体系和岳阳市“1+3+X”现代化产业体系,紧扣地方石化产业链发展和转型的实际需求,深化产教融合;以“思政+学科”双引领、“科教+产教”双融合,凝心聚力强化内涵建设,打造核心竞争力,赋能学科专业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积极调整专业设置,覆盖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多元的专业选择,为培养适应地方产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专业保障。目前已建成两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一个国家特色专业、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及两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构建了本科到硕士的完整培养体系。建有省级以上教学平台10个,建成“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工艺学”等省级以上一流与优质课程9门,出版《现代工业化学》等教材8部。
改革培养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
学院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以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产业、企业的工程经验,构建了涵盖校内实践、仿真实训、校外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的多层次多维度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依托绿色化工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建立由学校、地方、行业和企业参与的理事会制度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全职/兼职聘请企业技术人员充实教师队伍。在授课过程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建设案例库,将工程实践融入教学环节;丰富课题库,从企业项目提炼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的选题。校企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目前已建成20余个大学生实习就业一体化基地,培养本科生、研究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本科生、研究生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校企合作科研项目,提升创新能力及应用能力,并将成熟的科研成果改编成创新型实验项目。
多方深度合作 共建科研平台
学院主动对接区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先后与岳阳市政府部门、湖南城陵矶新港区、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汨罗市等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科技合作、智库建设等方面展开深层次合作。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参与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实施等环节;邀请企业专家、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室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产学研合作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趋势。企业将研发中心建在学科实验室,学科成员和企业研发人员深度合作、协同创新,学院与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岳阳兴长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紧密合作,攻关关键技术,促进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产业集聚。目前,共投共建15个实践教学平台,签署10余项人才培养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等地方大型石化企业共建工信部门生物医用材料示范平台、湖南省石油化工催化与分离关键技术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9个省级科研平台。
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产教融合赋能实践育人,书写了新时代地方高校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篇章。未来,学院将继续围绕产业链布局学科链,瞄准湖南省石化全链条产业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实践教学,深入探索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为培养更多卓越工程师、服务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张盼良 李安 周从山 唐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