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化”并进 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育质量

作者: 邹海阔
发布于: 2025-03-28 08:22
阅读: 5
来源: 中国教育报
分类: 行业新闻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学院,在探索适配自身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进程中,构建全方位工作体系,推行“课程成果与教学科研一体化、基地产业与产学研用协同化、创新创业竞赛与团队协作指导专业化”的“三化”并进模式。即通过深化课程改革、打造实践基地、依托创新创业竞赛等举措,切实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以机制保障

  激活教育生态新合力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为双组长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9年6月成立创新创业学院,2024年更名为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构建学校领导主管、创新创业中心主抓、多部门协同的联动协作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与就业全过程。学校提供人员、场地、经费保障,配备60余名专兼职导师,开辟4600余平方米创业场地,设立专项资金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与此同时,专门配备6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学校“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和“创业基础”等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和职业规划大赛及创业培训等工作。

  以科教融汇

  构建人才培育新模式

  学校践行“课程成果与教学科研一体化”,坚守以学生为本,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新精神。

  一是优化课程体系。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系统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邀请企业参与研讨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提升实践教学比重。开设系列创新创业课程,借助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激发学生兴趣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与实操能力。

  二是推动科研转化。学校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成立就业与创新创业教研室,设立研究项目,组建动态化专业教学团队。同时,遴选专业知识扎实、创业意识强的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编写特色教材。学校组织教师编写含地方产业需求、创业案例、思政元素及SYB创业培训内容的教材,提升教学针对性与实用性。出版《大学生就业指导》和《大学生创业基础》2本教材,并引进国内外优秀教材,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理念方法,保障教学质量。

  以协同育人

  提升产学研用新能效

  学校践行“基地产业与产学研用协同化”,以更宽视角打造协同育人矩阵。

  一是创建实践基地。学校打造以创业孵化基地为核心,以“创业工坊”、教学实验中心为辅助,以重点实验室为支撑,以地方经济区为拓展的实践育人体系。学校建有2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1个省级众创空间和3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等。学校投资300余万元创建的创业孵化基地集项目孵化、教学、竞赛等多功能于一体,配备专业指导人员与先进设备,为学生提供真实创业环境与全程指导。

  二是对接产业需求。学校创建1个创新创业产业联盟和5个校外创业实训基地,主动对接地方产业,举办产业对接会、创业项目路演,邀请企业与专家到校交流,助力学生把握市场动态。

  三是促进成果转化。学校注重基地产业化运营,组建一支由40余名专业导师组成的项目指导团队,对项目进行指导和孵化。近年来,基地共孵化180余个项目。出台管理办法鼓励师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入驻基地,积极引进校外企业与项目,同时设立创业基金与扶持资金,降低学生创业风险,提升成功率。

  以创新创业竞赛

  激发人才成长新动能

  学校践行“创新创业竞赛与团队协作指导专业化”,以更大力度畅通全域育人资源,推动实现以赛促创目标。

  一是组建学生团队。学校遴选组建多支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团队,涵盖项目统筹、路演、技术、PPT制作、财务等领域,依托专业知识与导师指导,通过团队协作策划实施创业项目。学院定期举办训练营、工作坊,邀请专业人士针对路演技巧、PPT制作等进行培训,打造专业竞赛团队,通过参赛锻炼能力,并大力推进“青蓝结对·导师帮带”工作,保障团队活力。近年来,学生创业项目共获得国家级别奖项12项、省级奖项126项。

  二是强化教师队伍。学校组建了一支校内外项目专业指导教师团队,通过内训外培,开展全方位培训指导,教师不仅关注项目进展与成果展示,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业意识,备赛过程中组织讨论、汇报,及时解决问题,提升项目竞争力,同时履行帮带职责,拓展学生视野、提升指导水平。

  三是构建协作体系。学校构建团队协作指导体系,关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开展创业培训、团队建设、走访企业等活动,助力学生提升团队协作、沟通与领导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深入企业挖掘项目,拓宽视野,实现全面发展。

  未来,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践行“三化”并进模式,持续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筑牢根基。

  (黄小明 陈强 黄义君 彭书武)

分享
  •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