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职业教育的“专业”建设,重蹈波音坠落的覆辙!

作者: 邹海阔
发布于: 2025-02-16 08:09
阅读: 4
来源: 中育产教融合研究院
分类: 行业新闻

干职业教育,就要干得足够“职业”。

这“职业”里头,至少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以此为生;一个是,足够“专业”。

干职业教育,得足够“专业”。

什么叫“专业”?什么叫“专业”地干事?

上周,聊了“职业主义”;今天,跟你聊聊“专业主义”。

 1 

波音的“专业主义”

也许你还有印象,2018年后波音的737 MAX客机,接连不断出事,然后就是停飞、停产、巨额赔偿。

虽然2020年波音复产复飞,但现在的波音,已经不再是你我印象中那家叱咤风云的公司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来看看,波音是怎么对待专业的。

波音,从1916年创立起,就是一家“工程师至上”的“专业主义”公司。

怎么讲呢?

首先,公司总裁,必须是航空工程师出身,要懂技术。公司的整个经营策略,都要围绕新发明、新技术展开。

其次,公司研发新产品,必须有技术部门主导。只要技术上的亮点足够突出,成本可以先不管。

结果如何呢?

1997年,波音年营收480亿美元,全球商用飞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65%,空客为33%。波音,完胜空客。

为什么是1997年呢?

1997年,波音并购了麦道,在换了新董事会的同时,实际上,也换了经营理念。

从重产品、重技术、工程师优先,转成了重估值、重股价、财务指标优先。

股价要想漂亮,指标就得漂亮。如果开支成本降了,利润就提高了,财务数据就漂亮了,对外公布的财务数据漂亮了,股价就会涨;至于飞机,不懂,不管。

怎么做的呢?

比如,把总部从西岸的西雅图,搬到东部的芝加哥。

为什么?

因为直接裁员很贵。搬了总部,不仅能从当地政府争取到数千万美元的税收减免,还能迫使高薪的老员工主动离职。

比如,关掉西岸的几条生产线,搬到东岸的南卡罗来纳州。

为什么?

因为那边工资低一半。

比如,把事关安全的培训业务外包出去。

为什么?

过去,买了波音的飞机,是要把自己的飞行员送到波音总部受训的。波音投资7000万美元,建了全世界最好的模拟驾驶中心,还养了30多个资深飞行员。但培训业务创收很少,耗费成本很大。外包出去,每年能省好几百万美元。

比如,削减一线员工的奖金和医疗福利,一年就抠出了2500万美元。

“功夫”不负“有心人”,果然,指标漂亮了。

波音的员工数量,从1998年的23万人,一路降到了2004年的16万人,大大节省了人工成本。波音的股价,从2003年开始,创造了24个月上涨54%的纪录,12年里,涨了300%。

但是,波音的“专业主义”文化,已经从“工程师至上”,变成了“财务指标至上”。

过去,工程师是波音的主角,他们在设计、生产、质检三大部门之间游走,充分交换信息。现在,设计部门挪到了3200公里外,零配件生产和总装车间,更是隔了整整5000公里。三大部门的负责人,一年都见不上几回面。

过去,自办培训,是为了保障安全,外国飞行员反馈的问题,会被培训教练传达给设计、生产部门,以便做进一步改进。现在,培训外包之后,这些环节统统消失了。

出问题,已是迟早的事。

 2 

指标的反噬

2018年10月到2019年3月,短短5个月里,波音737 MAX两次坠机,造成346人遇难。

指标的反噬,终于来了。

出事的737 MAX,其实是“拼凑”出来产品。

怎么回事呢?

2001年“9·11”事件之后,全球油价飞涨。窄体客机受油价冲击相对较小,好卖。空客就精心打造了A320系列,前前后后卖出了11000多架,超过了波音。

波音的宽体客机747、777,都是“油老虎”,也需要研发一款省油的窄体客机,来对抗空客。

新飞机的研发预算要100亿,但对于波音来说,财务指标是第一位的,研发预算必须砍。

怎么办?

于是,波音就瞄上了737,这个比A320大20多岁的老型号。从型号数字上,你也能看出来,它比747、777老多了。

2011年,波音决定用737借尸还魂。

保留737的老机身布局,只更换发动机和电子设备。这样,零件有70%可以和旧型号通用,不用改造厂房。开发成本,只需要20亿美元。

737 MAX,就这样出来了。

737 MAX最大的改进,是安装了两台全新的LEAP型发动机,功率更大,但油耗能降低15%,哎哟不错哦。

但是,换上又大又重的新发动机后,整机的重心会往后挪一大截。起飞的时候,机头就会向上仰,非常危险。

怎么办?

在机头加一对MCAS传感器就行了,它会自动检测飞机的仰角;一旦进入危险区间,MCAS会主动调节后部的水平尾翼,纠正“仰头”动作,让飞机重回平衡。

但是,这个新玩意不稳定,经常误报。有时候,明明在正常飞行,它却误以为机头上仰了,赶紧操纵机尾向上抬。这样一来,飞机会反过来转向俯冲,有直接坠毁的风险。操蛋。

这么不稳定的东西,怎么能装到客机上呢?

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不愿意在研发上花钱,否则影响财务指标。

从2013年到2018年,波音的股价从87疯涨到410,但研发预算却一砍再砍。737 MAX的开发,加上后来的各种改进和补救,一共花了不到40亿美元。

岂止如此,就连给737 MAX飞行员的培训,波音也减配。客户依然在用原来的设备和软件,培训737 MAX飞行员,他们甚至不知道,MCAS这个设备是什么,怎样才能切断。

再后来的事,你就知道了。

2024年,全球商用飞机市场上,空客的占有率是46%,波音是43%。波音的股价,从2018年的410,跌到了170。

 3 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

当波音在长期获益和短期诱惑之间做出选择,结局已经注定;当职业院校面临一线教学和考核指标的选择时,会怎么选?

当波音优先考虑财务指标时,产品力和安全就被牺牲;当职业院校只做指标功夫时,被牺牲的会是什么?

指标,虽然有两面性;但,教育不应成为指标游戏,要警惕职业教育的737MAX时刻。

你说,1997年后的波音管理层,干得专业不专业?

也专业。

用现代管理的关键指标来管理公司,这就叫专业;在追求财务指标的过程中精益求精,这就叫专业精神。

但问题出在哪呢?

缺了职业精神。

什么是职业精神呢?

律师,为嫌疑人辩护;医生,为罪犯治病。他们,讲责任。

先秦那些奔走变法的士,把天下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是最早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有道义。

职业精神和专业精神,是一对孪生兄弟。

就像拉尔夫·爱默生说的,最憎恶世界上的两件事,一是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二是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没有职业精神的专业精神,会滑向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就像小偷,在开锁上追求专业精神,实则是损人利己。

就像1997年之后的波音管理层,在指标上追求专业精神,自己的口袋鼓了,公司的产品力却每况愈下。

没有专业精神的职业精神,会滑向大恶似善大奸似忠的厚黑者。

就像很多职场人,职业目标虽清晰,但专业上惟务雕虫,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

就像指鹿为马的赵高,为一己私欲,欺下瞒上,七世余烈,毁于一旦。

最后的话

眼下,我们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专业精神。

因为我们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已经从“数量”轨道,切换到“质量”轨道。

眼下,我们也比过去任何时候,都需要职业精神。

因为我们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民族复兴,不希望“身强力壮,东张西望,钱包鼓鼓,六神无主”。

你我都可以,在自己小小的领域,践行专业精神和职业精神,温和而坚定。

如果给职业院校设计考核指标,你觉得哪三个真正反映教学质量的指标必须列入?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分享
  •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