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04-12
    大国工匠以精湛技艺、深厚匠心和坚定的理想信念,铸就中国制造业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国工匠是我们中华民族大厦的基石、栋梁。我们要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要树立工匠精神,把第一线的大国工匠一批一批培养出来。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具有重要意义。   工匠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下的技艺灵魂。中国古代,无数能工巧匠凭借精湛技艺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成就,如陶瓷、刺绣、髹漆、园林等工艺曾在世界大放异彩,奠定了中国在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基因。《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勾勒出工匠精神最初的形态;儒家倡导的“执事敬”“事思敬”,强调对待工作要敬重、勤勉;道家提出的“技近乎道”,追求技艺与自然之道的契合;墨家的“强力而行”,则突出了工匠在实践中应具备的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实干精神。宋代欧阳修曾言:“匠之心也,本乎天巧;工之事也,作于圣人。”在他看来,匠心乃天赋自然流露,而精妙工...
  • 2025-04-10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和生产范式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成为这一变革中的重要特征和重要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有助于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空间,为促进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支撑,还为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路径和新探索。   先进制造业为现代服务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商业组织形式变革,先进制造业从传统的“生产型制造”开始向“服务型制造”转变。服务型制造是生产组织形式、运营管理方式和商业发展模式等创新优化的结果,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建立在先进制造业发展基础之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壮大实体经济,都离不开制造业,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继续下功夫”。不管产业结构如何变化,筑牢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根基,...
  • 2025-04-10
    针对学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资源瓶颈、创新能力不足等难题,湖南理工学院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使命,聚焦创新人才培养核心要素,构建了“一核双线三基四体”研究生人才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靶点,通过“理论探索与实践验证”双线推进,夯实“科研素质养成、条件保障、学术氛围”三大基础,构建“教学改革、导师团队、科研平台、动态评价”四体协同体系,为地方本科院校研究生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湖南理工方案”。   “一核”引领:以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靶向   “一核”即聚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与提升。经过实地调研,学校发现研究生普遍存在“问题意识薄弱、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产出偏低”等问题,根源在于以往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知识灌输、轻能力锻造”。基于此,学校研究团队将创新能力细化为五个维度——发现问题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知识构建能力、成果产出能力,并构建了包...
  • 2025-04-10
      近年来,重庆科技大学材料与新能源学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助力重庆市“建成国家重要轻合金、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合成材料产业基地,有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学院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围绕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探索“价值塑造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相统一,产教融合与工程实践教育相协同”的人才培养理念,形成了以“价值引领 项目驱动 产教融合”为特色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思政引领:“三维”育人体系激活内生动力   构建“课程思政—主题实践—讲座交流”“三维”专业思政育人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实践内驱力。   (一)将两种精神融入专业教育,厚植扎根专业恒心。在人才培养中,深挖“小草精神”扎根坚守和“劳模精神”匠心追求的内涵,融合家国情怀、工匠精神等元素,构建专业思政培根铸魂育人体系。在专业实践课程中,特设“社会责任与担当”内容,3名师生分...
  • 2025-04-10
     作为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载体,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重庆市教科院”)始终将“优质资源普惠共享”作为核心命题,积极开发建设“重庆云课堂”(以下简称“云课堂”),构建覆盖全学段、全场景的智慧教育服务体系,让农村地区、偏远山区的孩子与城市学子共享名师课堂,共享优质资源,让乡村教师与教育名家名师、优秀教师在云端共研教学,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以技术筑基与资源整合为依托   打造全域共享智慧教育生态   重庆市教科院按照“一网两台三用四环”总体思路,科学系统规划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统整融合,构建起全域覆盖的智慧教育生态。“一网”即以“重庆教研网”为载体,加载“重庆云课堂”平台;“两台”即联合重庆电信、重庆有线两大视频媒体,合作建设云课堂数字底座,在两大媒体开辟云课堂频道;“三用”即云课堂可广泛用于学习、教学、教研工作;“四环”即实施平台建设、资源集成、基地培育...
  • 2025-04-09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国家教育部门于2017年启动了新工科建设,统筹考虑“新的工科专业、工科的新要求”,改造升级传统工科专业,发展新兴工科专业,主动布局未来战略必争领域人才培养。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持续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工程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标,以专业建设为重点,以行业和区域需求为导向,布局新工科专业,推动传统工科专业改造升级。围绕智能制造领域,聚焦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发展,充分利用行业和地方资源,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政校协同育人,实现学校工程教育与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耦合,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学校通过推动新工科专业和学院建设,搭建面向新工科的工程实践平台,开展新工科师资培养与提升计划,连接更多优质企业参与新工科人才培养及产学研协同创新等,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新模式,打造产教深度融合新生态,引领新工科建设发展。   推动学科专业升级改造   夯实新工科建设基础   学校依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紧紧...
  • 2025-04-09
    通过建构中国特色教育评价体系、研发数字化评价工具、建构多边合作平台,重塑全球教育治理新格局,为世界提供更具包容性与公平性的“中国方案”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在“完善教育对外开放战略策略,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部分,对“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作出重要部署。然而,在传统“中心—边缘”的治理体系下,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成员国通过把控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核心场域,垄断了标准制定权、质量评估权和数据话语权,以“金砖国家”为代表的“全球南方”在全球教育规则制定中长期处于“失语”状态。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权威信息,跨国高等教育陷入治理困境,其表面繁荣的背后潜藏着质量危机。作为非国家行为体,高校亟须通过彰显其国际化功能填补全球高等教育治理的“规则洼地”。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简称“中心”)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
  • 2025-04-08
     西京学院牢牢把握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从强化党建引领入手,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创新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升办学治校能力,回答好“强国建设、高校何为”的时代命题。   党建引领,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办学31年来,西京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高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党的建设写入学校章程,全面建立“党组织政治把关、董事会依法决策、学校行政照章程执行,师生员工民主监督”的内部治理体系,坚持地方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学校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把党建思政工作纳入学校事业发展整体布局,完善体制机制,延伸工作手臂,建立健全党组织。校院二级党政班子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履行“一岗双责”,保证党政工作目标同向同行。严格执行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和“三重一大”制度,促进党建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保证科学决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
  • 2025-04-08
     2024年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发布的《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天津共识——32国部长宣言》(以下简称《天津共识》),为全球职业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提供了遵循。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引领下,产业、教育都面临历史性变革,职业教育迎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机遇,《天津共识》提出“共同开展合作,加强青年绿色技能和数字技能,将资源合理利用的课程模块纳入教育评价体系”的倡议,为职业教育依托现代数字技术,推动产教融合数字化赋能、教学改革数字化升级、管理模式数字化转型,打开了新思路、拓宽了新视野。   依托数字技术升级,打通产教融合模式堵点   企业需要即时化、效益化的技术响应,学校则注重长远性、公益性的教学布局,这种目标差异容易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破解产教融合模式中的资源融通难题提供了全新思路。   一是校企联合创新数智平台。建设集决策支持、教育管理、职教研究、社会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产教融合大数据中心”,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人才培...
  • 2025-04-08
    近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以下简称“华航”)研三学生王杰在实验室里忙着进行月球综合环境地面模拟课题的最后试验。这里是校企共建的省级示范性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实验室。“参与企业的实际课题,让我对企业需求更清楚了,也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在,我已经收到一家航天企业的录用通知,毕业后即可入职。”王杰说。   作为一所为培养战术导弹工业急需人才而建的高校,华航办学46年来,着力为航天生产一线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毕业的研究生近70%在航空航天系统就业。   当前,航天产业快速发展,新一代技术加速融合,传统制造业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变的需求日益增加,急需一批高层次创新型工艺人才。   “让用人单位用得上、用得好,一直是我们研究生培养的宗旨。”华航研究生部主任闫晓金表示,校企双主体的产教融合培养机制,是学校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的重要“法宝”。近年来,学校与航天科技、科工集团相关单位共建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4个、研究生培养实...
  • 2025-04-07
    作为低空经济领域一枚最基础的“螺丝钉”,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空学院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毕业生刘海乐,如今是一家科技公司的项目助理,负责物资的发运和返回物资的评定。 在职业院校就读3年,刘海乐认识了无人机的基本结构,能够进行操控、数据传输、组装和飞行。如今毕业不到一年,他能拿到10万元左右的年薪。 国家早已强调发展低空经济: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2024年12月2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低空经济发展司正式亮相;今年2月下旬发布的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出,“支持发展智慧农业,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 随着低空经济的高速发展,无人机配送、空中交通、应急救援等产业爆发式增长,对相关人才也出现爆发式需求。一场围绕“低空”的人才争夺战悄然打响,使得以培养技能人才为主阵地的职业教育站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十字路口。是等...
  • 2025-04-07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经济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化对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认识》中指出,这个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最本质的特征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论述,要科学认识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在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的基础上,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推动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   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深刻时代背景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增长动力减弱,经济全球化指标显著下降,全球价值链扩张放缓,国际分工利益和全球化红利缩小。与此同时,大国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打破了原有的...
  •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