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2025-06-18
    近日,广东省教育厅在中山大学成功举办“产教双向赋能,智启融合发展”——高校助力人工智能和机器人产业发展大会。会议旨在充分发挥广东全省高校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优势,推动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为广东省打造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二级巡视员白玉、省教育厅副厅长冯伟、省科学技术厅副厅长杨军等省直部门领导,中山大学党委书记朱孔军、副校长郑跃等省内61所本科高校、16所高职院校的负责同志以及30多家企业代表,共300余人参会。 会上,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作《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情况报告》,系统剖析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支持政策,明确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的目标,亟需通过深化产教融合破解发展瓶颈。 广东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教授李泽湘向大会介绍了以“端到端、高质量、高效率”为主要特征的XbotPark科创模式,包括融合多学科的“项目驱动式”人才培养体系...
  • 2025-06-18
     为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地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四川师范大学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以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立足国家和四川省一流本科专业群建设,打造“课程强基—实践赋能—协同提质”“三位一体”的地理学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成效。   课程强基   优化地理学人才培养体系   面向国家、地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师队伍建设重大战略需求,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优化课程体系,提升地理学学科核心素养。强化地理学专业区域优势,主动对接新时代国家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积极服务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和乡村振兴等地方发展需求,紧扣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构建文化素质、专业教育、自主发展三大教育课程体系;深挖地理学思政元素,强化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教学育人体系,实现课程思政全覆盖;加强精品课程建设,打造了“植物地理学”“综合自然地理学”“城市土地管...
  • 2025-06-18
    构建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生态 随着产业升级与经济转型的加速推进,职业教育作为连接教育与产业的关键纽带,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产教融合,即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协作,已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命题。职业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主阵地,如何通过产教融合破解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的难题,构建良性互动的生态体系,是当前亟待探索的课题。 一、产教融合的本质:从“单向供给”到“共生共赢” 传统职业教育往往存在“学院闭门育人、企业被动接收”的困境,导致学生技能与企业需求错位。产教融合的本质在于打破这种单向供给模式,建立“产业需求驱动教育、教育成果反哺产业”的共生机制。在此模式下,企业不仅是人才需求的提出者,更应成为教育过程的参与者;学院则需跳出学科本位,将产业前沿技术、岗位标准、工作流程深度融入教学体系。这种双向互动,使职业教育从“滞后响应”转向“前瞻适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动态同步。 二、产教融合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尽管产教融合理念已获广泛认可...
  • 2025-06-18
    《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什么是职业教育科研的好论文? 《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印发:什么是职业教育科研的好论文? 他们的副主编 Matt Spick 说,“我收到了太多几乎一模一样的论文——每天一篇,有时甚至每天两篇”。 简单说,这些低质量的论文,都是用同一种形式或者结构,刷出来的。 你可能会问,那什么是一篇好的论文?怎么写一篇好论文呢? 今天,先聊一篇好论文应该具备的3个特征。 下次,再聊怎么写出一篇好论文。 — 1 — 信息量:给你降惑了吗? 信息量,是个常用词,但大部分人对信息量的理解,都是错的。 1941年,德军兵临莫斯科,斯大林在欧洲已经无兵可派。在西伯利亚的中苏边界,还有60万大军,但是不敢用。为什么? 因为不知道德国的盟友日本,会不会从背后捅刀子。当时日本军部的战略,是北上进攻苏联,还是南下和美国开战,谁都不知道。怎么办? 另一条战线上的英雄,苏联人佐尔格,向莫斯科发去了一条只有五个字的信...
  • 2025-06-17
     近年来,国内与教育应用相关的大模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涉及备课规划、作业生成、智能辅导、互动答疑、测试评价等多个教学场景。在这些教学场景中,大模型最常用的功能是生成教学所需的图片、音视频、教案、课件、作业、试题等,这些均属于数字教育资源的范畴。   我国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历经多年发展,在资源开发模式上已较为成熟,整体呈现出多方开发主体协同、多类用户参与、多种共享手段互补的资源开发特色,但仍存在资源体量不够大、资源开发效率不够高等不足。大模型在数字教育资源建设领域中的引入和应用,有助于实现数字教育资源开发的批量化、海量化、高效化,为解决数字教育资源开发中的体量、效率等瓶颈问题提供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1 大模型可大幅提高数字教育资源建设效率   大模型依靠其文本理解和生成能力,能够准确识别和理解用户所提出的教育资源开发需求,自动生成与用户需求相匹配的文本型资源,如教案、教学大纲、习题等。此外,大模型依靠其多模态处理能力,还可将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体元素进行融合,生成互动式教育资源,...
  • 2025-06-17
     鄂尔多斯生态环境职业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内的一所以生态环境命名的公办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学院面向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构建“13418”人才培养模式,深入推进产教融合,不断提升发展内涵,打造高技能人才成长的“生态”沃土。   找准人才培养定位,聚多方之力培育高技能人才   初夏,校园中步履匆匆的生态学子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开启一天的学习之旅。在环境工程实训基地内,内蒙古滟晴环境技术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买军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向学生详细讲解着污水处理从预处理、生物处理到深度处理的完整流程,手把手教学如何调试活性污泥浓度、精准控制曝气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污水处理的核心技术,诠释着匠心精神的传承。在校企合作企业北京绿京华生态园林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训基地内,李夺等具有丰富行业经验和实践技能的企业导师,将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标准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实用的技能。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参与项目策划、执行、交付的全过程,深度体验企业的工作流程与管理模式。   为进一步做强、...
  • 2025-06-17
    6月13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李殿勋主持召开省政府专题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论述,研究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有关工作。 听取省有关部门汇报和与会人员意见建议后,李殿勋指出,教育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根本性问题,是重大民生关切,也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先导任务和基础支撑。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充分切合湖北实际,坚持需求牵引和问题导向,大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加速重构教育供需格局,全面提升教育供给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更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高效能治理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 李殿勋强调,要遵循现代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社会关切的重点领域,按照“新需求倒逼新供给、新供给创造新需求”的双重逻辑,分级分类、科学务实推进教育综合改革,以改革增强发展动力,以改革回应群众诉求。 在基础教育方面,要把握当前人口增长大势和流动趋势,结合全省各...
  • 2025-06-17
    “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安排部署,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 今年4月,宁夏教育大会召开,出台《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区的意见》和《关于全区基础教育优化布局的指导意见》《关于全区普通本科高校和职业学校优化布局的指导意见》等3份文件。一项项聚焦问题和需求的专项行动计划,一个个锚定目标的改革举措、创新方法,勾勒出教育强区的清晰轮廓,回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期待。 目前,宁夏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3.4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100.4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4.92%,普通高中录取率超过70%,教育主要发展指标位居中西部地区前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高校化学、工程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等13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宁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新教育发展路径,一份份“施工图”正在成为生动的现实图景,为中国式现代化宁夏实践提供坚实支撑。 质量跃升上好学 2024年,宁夏吴忠市利通区第一幼儿园变化很大。“教育集团依托示范园、基地园、优质园的资源,...
  • 2025-06-14
    又是一年的高、中考,又是一次学生和家庭的选择。 总会有学生选择职业教育,上职业院校。 你觉得,上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有面子,还是没面子? 那职业院校的社会角色,是有面子,还是没面子? 你觉得,面子,到底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挣来的? — 1 — 换了你,你怎么办? 2011年,我到德企负责职业培训。 你想,百年德企,能差到哪。结果去了才发现,只有个岗而已,别说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师了,连场地、设备都没有。但学徒已经有了,正在合作学校上课呢,马上就要回到企业培训中心了。缺的这些东西,自然都是你的工作。 问你个问题,你觉得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就是到处不给你面子。 什么职业培训,什么给公司培养技师,什么解决技能人才短缺的问题,全中国都没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凭什么相信你能?不需要你能,就从市场上招有经验的不行么?别的部门都在创造价值,凭什么你作为一个成本中心,花人家辛苦挣来的钱,你的价值在哪里? 比如场地,为什么要给你腾地方?为什么你要那么大地方?我原来这些东西放哪?...
  • 2025-06-13
    ■针对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割裂,需建立“需求牵引—分类响应—闭环反馈”的三级传导机制   ■为破解创新资源碎片化困局,需依托国家级平台实现“评价—匹配—转化”全链贯通   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关键阶段,高校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载体与产业升级的智慧引擎,其科技创新效能直接影响着经济高质量。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尚未形成规模化的“知识创造—技术转化—产业应用”的产研链条。因此,要打通研究成果与产业技术的“最后一公里”,为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破除藩篱,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面对挑战,我国在推动产学研融合的制度创新与平台载体建设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制度创新层面,西南交通大学的“先确权后转化”模式,使专利转化收益增长数倍,成为全国推广的典型案例。在载体建设方面,全国布局百余个概念验证中心,深圳鹏城实验室首创“沿途下蛋”机制,在研发过程中拆分可转化技术。...
  • 2025-06-12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学校从建校之初就确定了“成就学生未来,助力区域发展,增进两岸交流”的办学使命,并将其贯穿办学治校全过程。用有爱、有温度的教育培养时代新人;依托扎实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社会服务职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以职教为媒,增进两岸交流,开启跨区域融合发展新实践。学校获评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获得昆台融合发展30周年交流合作突出贡献奖。   坚持立德树人、“三全育人”,培育时代新人“精气神”   昆山登云科技职业学院通过走访数百家用人单位、数十个典型家庭,梳理出学校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即“如何激发学生内驱力,使其顺利完成学业;如何精进学生硬实力,使其强一技之长、增多技之能;如何厚植学生软实力,使其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将“三全育人”的要求、理念,嵌入人才培养中,构建了“扶志、扶技、扶智”“三位一体&...
  • 2025-06-11
    ■要充分发挥新质生产力的科技自主创新带动作用,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拔尖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   ■推动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需要政府、高校、企业等多方主体的协同共治   在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深刻变革的背景下,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良性互动,已成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答题。针对当前学科专业设置滞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不足等现实问题,要从动态学科调整、实战能力锻造、创新生态重构等方面入手,打通教育供给端与科技需求端的堵点,实现科技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的良性互动。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优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当下,源头创新人才较为稀缺,人才培养与科技创新需求存在一定脱节,人才培养“自主”能力短板仍然突出。基于此,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实施好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突破计划,针对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前沿领域,依托国家实验室等先进平台开设“科研定制班”,推动产教融合和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学科设置与科技攻关需求同步迭代。此外,要依托国家大数据平台,建立动态化人才培养调...
  • 电话:4008-269-589;0577-66961670
  • 联系邮箱:bh@boheng.com.cn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