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一、立项背景与意义 (一)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1.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持续深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明确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模式,推动职业能力与岗位需求、技能竞赛、职业资格证书的系统化衔接。学术界围绕该领域开展多维探索:在岗课对接方面,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率先实践"双元制"本土化改革,通过企业工单转化教学项目率达78%,但跨产业岗位适应性仍不足(制造业覆盖率仅52%);赛教融合研究聚焦竞赛评价功能开发,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建立112个赛项题库,但仅23%赛题被系统化拆解为教学模块,成果转化机制尚未健全;证书融通领域,1+X证书制度试点覆盖5000余个专业点,然而35%的X证书与现有课程存在能力点重复,导致教学资源冗余;创新创业教育虽通过"互联网+"大赛等载体推广,但83%院校仍采用独立课程形式,与专业课程的能力耦合度不足0.41(基于2023年教育部抽样数据)。当前研究多聚焦单维度改良,尚未形成五维要素的协同创新机制。 2.国外研究现状 国际职业教育体系呈现差异化发展特征:德国双元制3.0升级...
-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画出一张“蓝图”。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了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等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具体内容一起了解—— “2025年,落实《纲要》是各地各级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各地在深刻理解《纲要》精神的基础上,要落实好行动计划,最后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部署。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如何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是老百姓一直关注的重点话题。 2024年,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一系列基础教育的成绩单:天津6个区通过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新建改扩建义务教育学校19所、普通高中4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3.3万个、普通高中学位9600个;湖北省着力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
-
太奇妙了!它的设计与材料结合得如此完美,给了我很大启发,我们可以把传统文化融入材料设计,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型材料。”“它的结构历经多种气候环境变迁依然保存完好,这使我联想到,如果能通过优化芯片内部结构来提高其环境适应力,是否可以进一步提高芯片性能呢?”近日,山东大学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师生们来到齐文化博物馆,围绕镇馆之宝“牺尊”,材料与化工方向和集成电路工程方向的同学们发出了不同的感慨。 这是山东大学“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五育协同育人工程新一站,师生们通过深入调研重大战略、重点工程的现场,汲取融合创新、科研报国的精神力量。 山东大学回应“强国建设,教育何为”的使命之问,聚焦高层次人才培养,建立以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位授权点设置机制,开辟有组织、实战化、融合式育人新路径,探索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新范式。 勇攀高峰,有组织培育基础学科拔尖人才 2024年12月,在第二十一届中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总决赛中,来自山东大学的“Lucky D...
-
近日,东北五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建设会议暨首届无线电报机制作竞赛决赛在哈尔滨工程大学举行。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话新工科课程改革,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 新工科建设是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工科人才。当前,高校新工科建设情况如何,积累了哪些经验?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学方式发生了哪些新变革?面向未来,人才培养模式将呈现出哪些新趋势?对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瞄准产业需求推进课程改革 早在2017年,教育部在天津大学召开新工科建设研讨会,形成新工科建设的愿景与行动路线。2018年,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工程院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发展新工科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要求深入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探索建立工程教育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202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
-
建设产教联合体需把握四个关键点 作者:宗诚,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市域产教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是将政府、企业、学校和行业等不同组织凝聚起来,实现生产与教育资源的统一整合与优化配置。它对促进产教融合多元治理、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等,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更进一步展现联合体的一体化发展理念、多元化建设主体、市域化发展特色、实体化运作方式等特征,笔者建议重点把握四个关键点。 建立各方主体利益均衡的制度与机制 联合体的建设,首先需要明确不同利益相关者的权、责、利,完善各方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制度,以提高参与方的配合度、积极性和黏合度,共同促进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夯实联合体运行的必要保障条件。联合体推进的核心在于通过政策供给激发联合体内生动力。因此,建议探索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投入机制,依据项目建设中的贡献程度,向相关院校提供政策和经...
-
编者按 【关注大国工匠培养】 大国工匠从哪来?职业院校是培养主阵地。 如何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凸显其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基本特征,进而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部日前出台的《关于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供了破题思路。文件进一步明确了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的总体要求,强调聚焦区域主导产业,探索市域产教融合新形态、区域发展新机制,推动职业学校扎根区域、融入产业,走出一条职业教育助推地区产业发展、地区产业发展厚植职业教育根基的双赢之路。 本期,我们继续关注大国工匠培养,深入探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持续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质量。 破解市域产教联合体“合而不融”难题 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的意见》,首次提出建设“市域产教联合体”,明确省级政府以产业园区为基础,打造兼具人才培养、创新创业、促进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功能的市域产教联合体...
-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体现出对民营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关怀和重视,释放了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信号。 信号一: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不能变,也不会变 “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已经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将一以贯之坚持和落实,不能变,也不会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强调。 一路风雨一路歌。40多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民营企业蓬勃发展,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发展高度重视、念兹在兹,为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注入强大信心和动力。 是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曾有些不正确的议论,一定程度影响了民营企业发展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
2月17日,北京市举行全市教育大会。北京市委书记尹力,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出席大会并讲话。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大会。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秀领、市政协主席魏小东出席大会。 尹力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教育这一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围绕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教育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力以赴发展具有首都特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确保如期实现节点目标,全面建成教育强国首善之区。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紧迫感,牢牢把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最大的政治,坚定首都教育的科学发展方向;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不断提高首都教育的质量水平;牢牢把握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尹力强调,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加强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着力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要坚持发挥首都资源优势,统筹推进教育...
-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应用型高校正面临“如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蓄势赋能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迫切需要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 近年来,温州理工学院回应服务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要求,紧扣浙南、闽北、赣东区域发展需要,积极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城互动融合、促进区域深度融合,努力探索建设高水平应用型高校的特色发展之路。 拆除“隔墙”—— 推动学科交叉融合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跨领域知识深度整合与跨学科综合能力培育的新要求。学校致力拆除过分强调专业细分而忽视学科交叉融合的院系“隔墙”,从“学科思维”走向“问题思维”,以应用情境创新牵引学科边界开放和专业创新优化,积极打造“价值引领、产业导向、能力本位”的育人体系,让学科跟着产业走,专业围着需求转,接受市场检验,实现动态调整,确保培养出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和适应未来社...
-
2024年12月17日,新疆教育大会召开。新疆如何贯彻落实党中央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教育强区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强基赋能?日前,本报专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教育厅党组书记李国良。 问:新疆在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上有哪些具体举措? 答:全国教育大会闭幕后,自治区党委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党委常委会,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安排部署贯彻落实有关工作。新疆教育系统迅速行动,通过多种形式,持续学、深入学、反复学,确保会议精神入脑入心。2024年12月17日,我们召开了新疆教育大会,对推进教育强区建设作了全面部署。围绕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和新疆教育大会精神,新疆研究制定了《教育强区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系统谋划教育强区建设“十大工程”。同时,把教育强区建设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年度,明确了年度重点推进工作事项清单,全力确保教育强区高质量、高起点开局起步。 问:新疆教育系统是如何牢牢...
-
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为教育强国建设画出一张“蓝图”。 新春伊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全国各省份的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逐一为教育工作的开展找目标、定方向。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梳理了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发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高质量教育体系”“产教融合”等成为报告中的高频词,整体反映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态势。细看31个省份的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各地在教育的工作目标中有不少相同点,也有差异化任务。 “2025年,落实《纲要》是各地各级教育工作的核心。”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陈志文看来,各地在深刻理解《纲要》精神的基础上,要落实好行动计划,最后形成合力,整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的部署。 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如何让孩子们“有学上”“上好学”是老百姓一直关注的重点话题。 2024年,多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给出一系列基础教育的成绩单:天津6个区通过...
-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优化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将之作为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各地高职院校正在落实《纲要》部署,紧锣密鼓进行第二期“双高计划”建设的自主申报工作。项目如何建设?高职院校要从哪些方面重点发力?本期,职教周刊邀请专家学者为院校项目建设支招。 以高质量党建提升“双高”建设思政引领度 舒刚 《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作出“优化实施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战略部署。我们要坚持和加强党对职业教育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职业院校“双高”建设走深走实,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技能人才提供坚实政治保障和思想引领。 一是始终强化党建思政引领,构建立德树人新格局。要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作用,切实履行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抓班子、带队伍、保落实的领导职责,把党的领导融入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