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CENTER
-
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 与全球话语权的持续提升 ——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新进展 张慧波 【摘要】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化的政策进展、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了新的发展变化。其中,国家层面的政策愈发重视职业教育国际化在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地方层面的政策充分彰显了区域优势与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化的理论研究呈现研究主题逐渐细化、研究内容逐渐深化、研究视角逐渐多元的特征。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实践探索主要集中在服务企业海外发展、提升留学生培养管理水平、引进国际优质职教资源、推广中国职教方案等方面。 【关键词】 职业教育国际化;政策进展;理论研究;实践探索;科研综述 【引用格式】张慧波.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与全球话语权的持续提升——2024年职业教育国际化研究与实践新进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5(2):49-54. 张慧波,博士,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授。 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教育强国建设的“六大特质”,其中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是教育强国建设的显...
-
一、职普 “两张皮” 困局的现状与成因分析 (一)课程目标的分离 职业教育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以满足特定岗位的需求;普通教育则更注重学生的学术知识积累与综合素质提升,为学生的升学深造奠定基础。这种目标上的差异使得职普课程在设计与实施过程中各自为政,缺乏有效的衔接与沟通机制。例如,职业教育课程往往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训练,而普通教育课程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系统传授,导致学生在知识与技能的融合应用方面存在障碍。 (二)课程内容的割裂 职业教育课程内容通常围绕特定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求展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与实用性;普通教育课程内容则遵循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架构,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与完整性。由于缺乏统一的课程标准与协调机制,二者在课程内容上存在大量重复或缺失的现象。一方面,职业教育课程中可能缺乏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深入讲解,影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拓展;另一方面,普通教育课程中对于职业技能与实践知识的涉及较少,使学生在面对实际工作场景时缺乏必要的技能储备。 (三)教学方法的差异 职业教育...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1]。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以及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都对“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2]提出明确要求。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的复杂性、系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必须以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为抓手,聚焦难点问题,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统筹汇聚各方力量,优化资源配置方式、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最大创新资源”优势,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一体统筹、一体评价、一体发展。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内在逻辑 1.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逻辑必然 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的目的是实现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支撑引领。实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
-
岭南春早,生机勃勃。 在这万物生长的好时节,我们迎来了全省教育大会,凝心聚力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共绘教育强省建设新画卷。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也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作出建设教育强国的重大决策。2024年9月教师节,全国教育大会再次吹响号角,确立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今年初,《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为教育强国建设画出“蓝图”。 时光无言,岁月见证。 从2015年率先启动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到2018年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从2019年启动新一轮中高考综合改革、实施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三年行动计划,到2021年推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从2023年启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到2024年初省委以一...
-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院士团队发现常压下镍氧化物的高温超导电性,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上;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马骏院士团队在国际期刊《临床医师癌症杂志》上发表首篇临床试验研究论著,证实晚期鼻咽癌患者的放疗照射范围可以适当缩小; 深圳市福田区、南山区和光明区入选国家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市、区)名单……蛇年新春伊始,广东教育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持续跃上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近年来,广东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加快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去年初,省委以一号文发布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全面部署扎实推进“八大工程”,推动教育大省阔步迈向教育强省。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 2月24日,全省教育大会将在广州召开。站在新起点上,广东将朝着建成教育强省战略目标阔步迈进,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努力在教育强国建设中走在前、作示范。 坚持立德树...
-
高校是人形机器人研发的重要基地,通过前沿研究推动了人工智能、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突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关键动力。本版图片均为由华中科技大学丁汉院士团队、陈学东院士团队,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等研发的湖北楚才系列人形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高校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亟须通过培育并发展自身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形成社会新质生产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生产力是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资料的能力,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三类要素构成。高等教育领域新质生产力并非传统生产力的局部优化与简单迭代,而是劳动者、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跃升,具有原创性、高效能和高质量特征。培育和加快高等教育领域新质生产...
-
作者:杨志敏、宋伟、高雪霞(分别系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副教授、河南大学高等教育学博士后,新乡学院党委副书记、河南大学教授,新乡学院教务处处长) 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高校作为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的关键枢纽,肩负着培养具备科技素养和人文情怀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重任。这一重要部署,在对高等教育改革创新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也为高校践行立德树人使命、加快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步伐提供了政策引导和实践路径。 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协同的重要意义 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各自蕴含着丰富的知识体系和深远的教育意义,在高等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科技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创新能力、形成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尝试、创新创造;人文教育具有陶冶情操、塑造人格、培养正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功用。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对于推进教育现代化、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同,是马...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在当前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不仅是推动创新发展的基础性机制,更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面对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竞争愈加激烈的态势,如何构建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新格局,成为国家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深化教育改革:筑牢创新人才培养根基 教育是科技创新与人才发展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水平实现历史性跨越,科技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多元化、高学历化的发展态势,但在培养创新型人才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现行的高等教育模式强调学历认证,对创新能力的关注相对不足,加上课程体系相对滞后,市场需求与人才供给的匹配度还不尽如人意,公平教育、普惠教育与拔尖人才培养选拔尚未形成有机协同。这不仅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成长,也影响了科技...
-
教育部19日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和校外教学点设置与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优化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设置与管理;2025年秋季起,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不再使用“函授”“业余”的名称,统一称为“非脱产”。 《通知》要求,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目录以每年更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为依据。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补充专业目录不再用于专业备案。 高校要充分考虑学校办学定位和学科专业优势、在籍生数量、专业的市场需求及就业竞争力,充分论证拟新设专业点,应在本校开设的已有至少一届毕业生的全日制教育本、专科专业范围内,设置继续教育本、专科专业。 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人工智能等相关专业 在优化专业布局结构方面,教育部鼓励有条件的高校增设先进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命健康、能源、绿色低碳、国际组织、金融科技等领域相关专业,以及托育、养老、照护、家政等民生紧缺领域急需专业。支持有条件的高校开设戏曲、文物保护与修复、非通用语种、涉外...
-
近日,首个聚焦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专门文件正式出台,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有了新抓手!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更加紧迫的要求。闭门造车培养不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所需要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更无法回应时代的急切呼唤。 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普通本科高校产业兼职教师管理办法》,从聘请条件、聘请程序、工作任务、政策支持等方面,为行业专家、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进入普通本科高校担任兼职教师搭建起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制度框架。《管理办法》的出台,是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打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人才交流通道的重要创新举措。 打破壁垒、畅通交流通道,把产业界的“高手”“大师”请进大学校园,是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关键一招和有力抓手。产业兼职教师深度参与高校人才培养改革,与专职教师形成紧密协同合作的关系,并积极开展全方位的校企合作,不仅有利于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新跨越,为学生创新潜能挖掘、实践能...
-
铺就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之路 ——专家解读《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之二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在部署教育强国建设重点任务时指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苏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洪法表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意义重大而深远。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则是建设教育强国的丰富内涵之一。“职业教育肩负着大国工匠、能工巧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任。职教战线应当充分认识《纲要》的政策内涵和要求,强化使命感和责任感,努力成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行者、引领者。”王洪法强调。 多措并举提升职业教育关键办学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职普融通...
-
近日,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和奉化职教中心“院校联合党建”暨中职送教活动举行。两单位的支委成员、相关教研员、送教送课送讲的名优骨干教师等参与活动。 今年5月,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和奉化职教中心签约开展院校联合党建,探索在党组织负责人的校长负责制下,教研机构与中职学校通过党建加强在教育、教学、教研上提质、增效、减负的合作路径。 奉化职教中心书记、校长赵尔在开幕式上表示,十分珍惜此次学习机会。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书记、院长陈曙东强调,此次活动发挥了联合党建和组织攻坚的作用,将开启基于需求的新的视导方式。 第一天下午,教研员牵头,分场地同步进行了技能大赛、高职考试和班主任队伍建设的师生座谈。当天的调研反馈也是讲真话、讲问题,真心实意帮学校把脉。第二天上午的“文化课建设”模块,更是不打招呼、不预设对象,根据当天的课表直接“推门听课”。 活动中,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充分发挥教研部门的优势,组织8位名优骨干教师为奉化职教同仁送教送讲。其中,余姚职技...